歡迎您蒞臨普仁國小校長室
普仁國小 陳淑珍校長
聯絡電話:03-4563830#110 Fax:03-4667144 Every child is a gift. 生命之實踐活動,自然不能脫離教育活動所處的社會文化環境,教育 我認為每一個孩子都是一份上天給的禮物! 都值得我們去珍視他! |
![]() |
我的教育哲學觀點 :
(1)回歸教育本質:教育的本質在「教人成人」、「教人成仁」,因 此,教育應以人為本,尊重每一孩子,考量孩子的個別差異,提供適性的教育,讓每一個孩子都能自信學習,並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。
(2)教育即生活:教育是開展人類學家杜威也說:「教育即生活」,學校教育的目的便是在引導孩子學習與傳承人類生活的經驗與智慧,使學習的結果能運用於生活,因此,教育的內容與方法,應與學生生活經驗結合,以拓展學生的生活經驗與知能。
(3)相信每個孩子都有他的自己的一片天:服膺葛敦納(Gardener)的多元智慧觀,教育應開展學生多元智慧潛能,珍視每一個孩子的優勢智能,給予適性教育,「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」,並以成就每一個學生為教育的最終目的
學經歷背景
新竹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課程與教學碩士
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組碩士
經歷
雲林縣土庫鎮馬光國民小學
擔任教師 85.08.01 ~87.07.31
嘉義市興嘉國民小學
擔任教師 87.08.01~89.07.31
桃園縣八德市大勇國民小學
擔任教師 89.08.01~93.07.31
桃園縣大溪鎮南興國民小學
擔任總務主任 93.08.01~94.07.31
桃園縣八德市八德國民小學
擔任訓導主任 94.08.01~96.07.31
桃園縣中壢市富台國民小學
擔任訓導主任
教務主任 96.08.01~98.07.31
桃園縣新屋鄉埔頂國小
擔任 校長 98.08.01~102.07.31
桃園市龜山區自強國小
擔任 校長 102.08.01~106.07.31
現任:
桃園市中壢區普仁國小 校長
個人的教育思維
辦學理念
兒童之珍貴與可愛在其純真和可塑性,能陪伴他們成長,在過程中循序引導是教育工作者的至樂。十多年來在小學教育的工作崗位上競競業業,從學生的表現上肯定良師影響力;更由學校的績效上體認校長的重要性,一位領導者的辦學理念足以帶動學校的活力。使巍巍黌宮成為兒童樂園。這一路走來,我覺得教育同仁已有「以學生為中心、教師為主體、行政有效支援、家長適當參與及社區共榮」的教育共識。因此,學校的教育應戮力於以學生為中心,營造師生優質的教學環境,並鼓勵教師專業成長,發揮專業能量,結合社區與家長資源,共創學校的教育生機,以下是我的教育思維:
(一) 以學生為學習主體、學校任務、以教學為第一:
讓每個學生都能快樂學習,適性發展、有效學習、展現自信、激發潛能、卓越成長、多元發展、健全人格與自我實現。
(二)以教師為教學重心,尊師重道,教師至上:給予老師支持與肯定, 使每位老師都能夠快樂的作育英才,發揮專業,有教無類、關懷學生、增進教學效能、團隊合作、活化創新、卓越教學。
(三)行政是學校的靈魂,校務發展、行政為首:讓行政作恨品質管理與知識管理,提升行政效率。帶領行政團隊創新,主動服務、積極任事、圓融的行政溝通、讓行政團隊成為一個學習型組織。
(四)家長是教育的夥伴、合作分享,創造雙贏:家長是教育的合夥人,已積極的辦學績效,讓每一位家長放心把孩子交給學校。學校獲得家長的肯定信任支持,進而親師合作、同心協力,共同為孩子的學習努力。
(五)社區是學校的資源,結合資源,整體開發:讓校園成為社區生活與學習的中心。學校與社區是公生共榮的生命體,應使資源共享,並引領社區民眾終身學習;讓校園成為社區文化傳承的堡壘,也使社區成學校人力與資源的後盾,參與融入,共存共榮。
「寓情意教學於認知.在學習中快樂成長.在生活中準備生活」
一、建立創新的「經營組織」
謹守教育本質,以學生為中心,教師、家長為優先,尊重並提供溝通與參與校務管道,融入學校團隊,蘊育「溫馨校園」氛圍,共同追求學校美麗清晰動人的教育願景。
二、確實恪遵的「依法行政」
依法行政乃校長天責,違法之事絕對不從。延聘法律專業同儕顧問,提升行政、教師、家長與學生法律素養,培養身心健全的優良公民。實踐力行「法治教育」與「品格教育」的新校園文化運動再造。
三、發展專業的「教師團隊」
鼓勵教師從事多元進修活動,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評鑑,建立教學檔案、實施行動研究,提升專業知能,豎立建教師專業自信與尊嚴。激發教師參與各項教育競賽,累積成功生命飛輪,順勢發展學校優質轉型。
四、規劃多元的「特色課程」
推展閱讀植根活動;重視科學教育,培養學生研究探索能力;系統發展學校本位課程;推動多元社團活動;落實品德、感恩教育;延續民俗技藝命脈。關懷弱勢,達成「把每一個學生都帶上來」的教育目標。
五、營造優美的「校園環境」
積極建構具有彈性的、活動的、活力校園,營造可供學習的教育情境。建構「工程即課程」的永續校園,發展親師生參與的「創意校園」氛圍。提供完善充實的教學設備,活化利用閒置校舍空間。
六、有效整合的「社會資源」
引導家長的積極、正向、多元參與校務。將文化教育工作區發展協會與大專院校教授資源,系統納入教學資源,創新學校特色品牌。妥善運用媒體行銷,建立學校良好公共關係,藉以提升教育績效與品質。
七、營造優質的「學校文化」
教育是我們引導孩子走向他自己的輕柔過程,而不是走向我們的或社會的理想;教育理當認識多元、體會多樣,尊重個性;以人文、合作、活力、創新的能量,積極營造友善校園,落實「全人教育」本質。
學校的意義是為所有學生、教職員工與家長而存在的。而在我的教育觀裡,關懷學校中的每一個人是我的中心思想:學生第一、老師優先、重視家長。在我的眼裡,每位學生都是可教育的,而學校中每項活動都必須是富含教育意義的,學生的學習成效乃是取決於教師的專業素養以及態度,因此,引導教師有教育熱誠與提昇教師專業知能,是我辦學中的一項重要任務。學校中的每一個成員都是學校的一份子,營造學校合諧的氣氛,先謀人在謀事,塑造溫馨校園氣氛,結合社區,讓孩子快樂學習、生活與成長。
個人學校經營策略如下:
(一) 民主參與塑造共同願景,凝聚全校師生的共識。快樂到學校、感受溫馨校園氣氛,帶著學習與成長和成就的心情離開學校。
(二) 暢通協調溝通的管道,採行民主權變領導。彈性調整組織結構,引導各種次級組織團體正向發展,營塑優質教師團隊。
(三)活化人力增權賦能,掌握組織再造的契機。充分授權,資訊公開,團隊合作,彈性機制和講求績效責任,既問辦學,也問績效。
(四) 落實課程領導,加強英語、資訊、閱讀、科學、藝術與人文各方面的教學,發展具有學校特色之課程,開發學生潛能,帶好每一位學生。
(五) 以充實的教學設備、開放的學習環境、無障礙的教學空間、營造優質的椒與學的空間。培養團隊學習的精神,發展終身學習社會。鼓勵教師自我成長,提昇教師專業素養,激發教師服務熱誠,以多元的教學活動,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。
(六) 實踐課程創新,發展學校本位課程。
(七)辦理多元的親職教育,促進親師良性互動。辦理親師活動,家長成長團體,強化志工組織,建構社會資源網絡。
(八)掌握社區資源,發展學校為多元、創新、優質、有效並符合教育意義的新世代學校。
(九)扶助經濟與弱勢,強化責任教育。
「滿園桃李當看做自家子弟」,把每一個孩子都當是自己的孩子來關心,一直以來都是我在教育上的圭臬,把教育當作是一項職志,在學校的經營上,定當竭智盡慮、全力以赴,做事但求有意、有利和有趣;做人只求無愧、無偽和無私,為教育盡一份心力。